close

明德504詞樂園成果


五代詞發展

背景
  
  到五代十國時期,倚聲填詞蔚為風氣。而西蜀與南唐二地,軍事力量雖弱小,經濟文化卻是全國最發達的,因而成為詞人薈萃的兩大基地。
  十國之中,蜀和南唐的君主,特別愛好文學;尤其對於新興的詞體,較為重視。由五代詞人在地理上的分佈,很明顯地看出:當時的文化,長江上游以蜀為中心,長江下游以南唐為中心。
  而西蜀地區受晚唐中原戰亂的影響較小,也因一向繁華富庶,社會空氣相應也就寬鬆些,西蜀成為偏安一隅的地方性政權,其統治階層既無力量亦無志願統一天下,因此這裡的文人不以忠臣義士自居,做出一副正襟危坐的樣子。他們更多的是在女性與酒中尋找個人心靈的安慰和滿足。

風格─婉約詞

  婉約詞是一種配樂歌唱的新體詩,從其誕生之日起,就跟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每填一闋,往往錘字煉句,審音度曲,把如畫的意境,精煉的語言和美妙的音樂緊密結合起來,既表情達意,又悅耳動聽,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婉約詞便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情調柔美,容易為人們所接受。兩宋時期,婉約詞空前繁榮,風靡全國。柳永的詞,「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之。可見當時傳播之廣。直至近代,婉約詞依然具有「可歌性」。
  言情,是婉約詞的傳統題材,也是婉約詞的主要特點。它以情動人,道盡人間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文采燦爛的《花間集》,就是一部言情之作。
  婉約詞也往往抒寫感時傷世之情。作家們把家國之恨、身世之感,或打入艷情,或寓於詠物,表面看似抒寫愛情,描摹物象,實際上卻別有寄托。
  婉約詞的又一特點是「以美取勝」。它以美的語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觀自然美與生活美,歌頌人物的心靈美。作家們把美的語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和諧地統一起來,創作出大量具有詩情畫意的絕妙好詞。

代表作品─花間集

  五代時,後蜀的趙崇祚選錄了溫庭筠、韋莊等十八家詞五百首,編為《花間集》。其中除了溫庭筠等三人外,大部分都是集中在西蜀的詞人,他們在詞風上也大體一致,因此,後世就將他們稱為『花間派』。

●花間詞人代表簡介
溫庭筠
  由於他大力作詞,在藝術手法上作了某些探索,使詩和詞明顯地分了家,奠定了婉約詞派的基本風格,對詞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五代時,後蜀趙崇祚選錄了晚唐和前後蜀十八個詞人的詞為《花間集》。他們的詞風大體一致,後世稱為「花間詞人」,其中以溫庭筠作品最多,被後人稱為「花間鼻祖」。
  
韋莊
  在花間派詞人中,他和溫庭筠齊名。他的詞稍有內容,風格也較溫詞清新明朗。他上承白居易、劉禹錫的《憶江南》等詞作,下啟南唐馮延巳、李煜等詞家,可說是花間派詞人中的別調。

馮延巳
  馮詞的內容和手法,是把從溫庭筠以來的婉約詞風更推前一步,並為北宋
的晏殊、歐陽修等所繼承。
  下有詳盡介紹。

李煜
  以詞直接抒寫自己的生活感受,善於運用白描手法和富有概括性的比喻,具體地刻劃抽象的內心情感。比喻形象鮮明,貼切生動。語言明淨優美,並接近口語。他對於詞的發展起著不小的作用,在詞史上地位極高,享有「詞聖」的美譽。因在他以前,很多詞人作品,內容多不脫女人、相思之類,題材和意境很狹窄。到了李煜出來,才使詞從狹窄、虛浮的「花間派」中突破出來。提高了詞的表現力、抒情力,並顯示了詞的發展潛力。
  下有詳盡介紹。

此外,花間派詞人,尚有牛希濟的《生查子》(《春山煙欲收》)、歐陽炯的《南鄉子》(《岸遠沙平》)、李珣的《乘彩舫》等,都是風格清新之作。

詞家生平
○李煜

文采
  李煜即南唐後主,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山隱士、鐘峰隱者、蓮峰居士、鐘峰白蓮居士,徐州(今江蘇徐州)人。他是南唐中主的第六個兒子,歷史上稱他為李後主,祖父就是南唐開國皇帝李弁。
  李煜從小就與眾不同,尤其是他的長相,豐額駢齒,有一目是重瞳,按照相面人的說法,他很有富貴相。李煜多才多藝,不僅文章出眾,而且擅長書法和繪畫,造詣也很深。加上他為人厚道,所以備受大家喜愛。按照一般的順序他是沒有機會做皇帝的,但他的五個哥哥都死得很早,所以李煜才被封為吳王,做了太子,成了皇位的繼承人。

  雖然不喜大修武備,不北伐,但李煜詞的成就卻很大。他的父親就非常有才華,詞也填得很好,在父親以及當時濃郁的文化環境的薰陶下,李煜的詞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加上臣子身兼其師:馮延巳也擅長添詞,君臣之間切磋技藝,詞的成就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
  李煜的詞風,可以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描寫宮廷之中豪華奢侈以及風花雪月之類的內容;第二是體現極度憂愁的心情;第三是亡國之後在被軟禁時反應出亡國之情的詞,此時為李煜詞成就最高的時候,但時間不長他便撒手西去了。

皇帝

  在北宋建立後,李煜的父親就將南唐的都城遷到了南昌,建立了南都,他和文武大臣搬遷,留下太子李煜守在金陵。幾個月後,李煜的父親病逝,李煜正式繼位,當時年僅二十五歲。李煜非常信佛,以錢財招募人為僧,此時金陵僧人多達萬人。李煜退朝後,就和皇后換上僧人的衣服,誦讀經書。而當時僧人犯了罪,不依法制裁,而是誦佛後赦免。北宋皇帝聽說之後,就精選了一名口齒伶俐聰明善辯的少年,南渡去見李後主,和他討論人生和性命之說,李後主信以為真,以為是難得的真佛出世,從此就很少注重治國安邦以及邊防守衛了,而是整天唸佛。

  李煜,一個富有才華的詞人,書法、繪畫和文章皆出色,是一個優秀文人。但以皇帝的立場檢視,他沒有周世宗的豪氣和統一天下的壯志,故對軍事不感興趣,即使有將領提出來,他也是極力壓制。

滅亡
  北宋滅南漢後,李煜異常恐懼,上表給宋太祖,改南唐國主為江南國主,又將自己政權降格,他下的書不稱詔,改稱為教,中央的行政機構也改變了稱呼,如尚書省改稱司會府。

  作為一國的君主,李煜也實施過一些仁政的措施,減輕賦稅,放寬刑罰,這應當肯定,但他在強敵面前不思進取,積極備戰迎敵,而是借酒澆愁,放任國家的衰亡,歷史形勢是一方面的原因。後來北宋發兵進攻時,南唐能夠抵抗一年多,說明南唐經過長期的經濟發展,國家還是有很大實力的。

  開寶七年(西元974年)的秋天,趙匡胤派使者來請李煜去開封。李煜清楚請去就回不來了,於是就說稱病,未前去。不久,到冬天的時候,趙匡胤的軍隊渡過長江,包圍金陵。前線將士拼死抵抗的時候,李煜還在宮中填詞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輕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煙垂。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煙草低迷。爐香閒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據說這首詞還沒有填完,宋軍就攻陷了金陵,最後的三句是後來補上的。當年臘月,李煜做了北宋的俘虜。後來被押送到了北宋首都開封。因為李煜曾經對宋稱臣,所以趙匡胤沒有殺他,而是封了他一個違命侯,實際上是名副其實的亡國奴,享受高級待遇的亡國奴。

詞宗
  當了囚徒,李煜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雖然吃喝不愁,但身份畢竟不同了,也不能隨心所欲地生活和享樂了,再加上亡國之痛,所有這些切身的體會,李煜都融進了詞中,由此誕生了詞史上最為感人,成就也最高的作品。這方面有三首詞最具代表性,分別為:《虞美人》、《浪淘沙令》、《破陣子》

  在生命的最後時期,李煜的詞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其詞沒有絲毫的雕琢,純粹是天然而成,可謂鬼斧神工。李煜的詞就將感情及藝術手法神化性地融合到一起,如口語般的語言包含的卻是一般人難以有的也難以體會到的感情,其詞達到了最高境界,取得了最高的藝術成就,為兩宋詞的發展開拓了眼界。


詞之欣賞─李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許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翻譯》
  春天的花兒、秋天的月亮,何時才是盡頭?不知道多少往事啊,被它們勾上心頭!昨天夜裏,東風又一次吹上我居住的小樓。明朗的月色中想起故國,心中的痛苦難以忍受。
  雕花的欄杆、漢白玉台階,想來應該保留。當時那裏的人兒啊,美好容顏難依舊。如果有人問起我,你心中到底有多少哀愁?那就和春天的江水一樣,一刻不停地滾滾東流!

《典故》
  此詞大約作于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它等於是李煜的絕命詞了。

  詞成就了李煜詞宗的英名,但這首千古傳唱的《虞美人》也將他送上了西去之路。李煜在七夕的晚上,因為心情鬱悶,就讓歌妓奏樂,聲音很大,外面都能聽到,宋太宗聽到這首詞作之後,非常生氣,以其中「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加罪於後主,指他有緬懷故國的反叛之心,便賜後主「牽機藥」毒酒。李煜死時年僅四十二歲。

《賞析》
  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悽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禦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在前四句中點出了季節的美好,作者卻希望這美好風景早日消失,因為這季節勾勒出那過往的春天,更加顯現出物是人非,囚居異邦之愁,描述出李煜這遊江南國主到階下囚的心態。
  後四句中突顯了過往的富貴繁榮之貌,如今早已易主,徒留下自己這令人左右不是的亡國君主。最後的『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這詞中以形象化的手法寫出愁思,可讓人深深感到一種不同的感觸。由於『形象往往大於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範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心得》
  《虞美人》在我國小的時候就已經會背了,總覺得意境很美卻不知道這是首國仇家恨的詞,等到年紀稍長才知道詞背後訴說著一段故事。
  裡頭寫景或是寫情的手法總能讓逐漸成長的我有不同的看法,年齡的增長知道了李後主的亡國毀恨,卻又無能為力,同時也感慨起他正要創下詩詞的另一番風貌時,就這麼因為這首千古傳唱的《虞美人》而失去了生命,我覺得非常惋惜就這樣失去了可能有更多的好作品的好詞人。
  或許在這時候失去生命對李後主會是一種解脫,畢竟任何人都不希望看見自己是階下囚,更不想看見自己如此窩囊吧!而我們就這樣好好去品味他所留下來的作品吧!


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翻譯》
  窗簾外傳來潺潺的雨水聲,正是春意將殘的時節。室內雖然擁著絲綢的被子,就是抵不住午夜的寒氣。凍醒後,想起剛才夢裡,自己又回到江南,享受片刻的帝王生活。
  一個人不要憑欄遠眺,面對無限的江山,會使你想起故國河山,引起無限的感傷。當時辭宗廟,別家園,是那麼倉皇,那麼容易,如今想再見到故國,卻又是那麼困難。看著流水、落花的景象,我知道春天已悄悄地走了。令我迷惘的是,春歸何處?在天上或是在人間呢?

《賞析》
  這首詞是使用倒敘法,『簾外雨,五更寒』是作夢後發生的事。而『忘卻身分,一晌貪歡』是作夢時的事。『簾外雨潺潺』讓李煜回到了現實,夢中和夢後,是以前和現在相比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和『春意闌珊』相呼應,暗喻著在世的日子已經不久了。『天上人間』本來是一個專屬名詞,並非天上與人間並列,在這裡是指自己最後歸宿。
  李煜的詞的特色,就是擅長從生活實感出發,記錄下自己生活中的感受,也把自己的生活感受,用高度的藝術概括結合起來。亡國之君的李煜,在詞中很少作帝王家語,大多用普通人的身份說自己的不幸和哀苦。這首詞就具有了可與人們感情上相互溝通,喚起共鳴的因素。即以『別時容易見時難』而言,便是人們生活中通常會經歷到是一種人生體驗。與其說它是帝王之傷別,還不如說它概括了離別中人們的普遍遭遇。

《心得》
  雖然在詞中,李煜的痛苦是很深刻的,但我總認為他有什麼資格可以這樣,因為愛寫詩詞而誤了國家,而亡國了以後又再後悔個要命,這是身為一國之君該有的行為嗎?雖然他的詞再優美,縱然他對國家再心痛,那也不能彌補他的過錯,國家是不好治理的,大家都知道,但是因為這樣,才要好好努力,這是一點也不可取的!


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銷磨。
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

《翻譯》
我的國家有四十年的歷史,三千里的版圖。雄壯的樓閣,高聳雲霄;茂密的花木,煙聚羅纏。我坐在這快樂天地生活著,哪裡知道有戰爭這回事呢?
一旦做了俘虜,在哀愁苦惱中消磨日子,腰肢瘦了,鬢髮也白了。最讓我難堪的是,想當年金陵淪陷之際,我倉惶告別祖先,皇家樂隊也為我演奏離別歌。對著宮女,我激動得話都說不出來,只好任淚水奔流。

《賞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有時空轉換,人物全非在過去的回憶中,又增添許多的留戀及無奈…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寫出宮殿的壯麗、庭院的優雅。這比喻在混亂的社會中苟延殘喘的帝王之家,而君王一直以為這座宮殿依舊是最安全的。所以,「幾曾識干戈?」這一句話充分顯現他的天真與愚昧。一旦有了戰爭當然沒有能力抵擋成了敵人的俘虜。
上闋:李煜在歷代祖先經營的朝代下,過著豪華奢侈的生活。寫來辭意沉雄、氣象宏大,為宋詞開創豪放一派。
  下闋:寫金陵淪陷,他肉袒出降,猝然成為階下囚的慘痛經歷。
上下兩闋形成天壤之別,在這種強烈的今昔對比下,釋出了撼人心絃的意義─嘲弄、懺悔、無奈、悲哀,構成深刻的主題。

《心得》
  這首詞中在寫著國家是如此的大、歷史悠久,而樓宇也是如此美麗,卻在眨眼的瞬間面臨了戰爭,而從不知何物到了俘虜的這段時間,李後主的心情表達著一種無奈,更有那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感覺。
  透過音樂的哀怨更上一層表現出他的悔恨,離開自己的皇宮、辭別自己的祖先,今非昔比的情緒一股腦的湧上來,讓我讀出了他當時寫下這首詞的情境。


相見歡之一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翻譯》
林間的紅花紛紛凋謝,春天走的太匆忙了。那早早晚晚的風風雨雨,真叫人沒有辦法啊!
你看那被淋溼的花瓣,就像當年美人和著胭脂流淌著淚滴。流連花下的人兒簡直如痴如醉,不知何時能再重見春花的芳姿?人生就是永遠無盡期的恨,就像那長流不斷的江水永遠向東流去,無休無止,沒有盡頭!

《賞析》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秋夜月》、《上西樓》。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謝了春紅」,此襯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又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太匆匆固然是為林花凋謝之速而發,但其中不也結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的喟嘆,包含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點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是風雨侵龔,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也是因為過多地櫛風沐雨,同樣既是嘆花亦是自嘆。
「胭脂淚」三句,轉以擬人化的筆墨,表現一邊是生逢末世,運交華蓋的失意人,一邊是盛時不再、紅消香斷的解語花,二者恍然相對,不勝繾綣。
「相留醉」,一作「留人醉」,淚眼相嚮之際,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難分。著一「醉」字,寫出彼此如醉如痴、眷戀難舍的情態,極為傳神。
「幾時重」則吁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無法實現的悵惘與迷茫。
結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一氣呵成益見悲慨。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心得》
  讀完此首詞,感覺似乎沉重了點,可單由作者筆下的景致中體悟出深層無奈之感,而之後接下的三句又帶了些憂傷之感。全詞中作者沒有提及何事感到無奈,卻以花、水及風來寫盡感觸,叫人說不出為什麼而憂愁卻又能體會此種感覺。
  人生就是永無止境的恨,如江水東去,這句話真是全詞結尾的重心啊!很讓我感覺到李煜心境。


相見歡之二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翻譯》
默默無言,獨自一人,登上西樓,但見明月如鉤。寂寞的梧桐矗立在幽深的庭院之中,像是鎖住了淒清的秋天。
剪也剪不斷,愈整理愈紛亂的是什麼?是離別的愁緒。難以排遣的離愁別有一番愁緒在心頭。

《賞析》
  詞寫的是罹別的總總愁緒。獨自上西樓表現出了作者一個人寂寞孤獨,又因西樓外所見的景色觸動了作者內心的愁思,使的原本的孤獨、哀愁更甚。這裡的離愁指的是作者離鄉去國對故國的懷念與眷戀。用「剪不斷,理還亂」喻為離愁,
  作者將抽象的情緒具象化,讓人能比較了解之中所要表達的意義。最後一句則暗喻著愁緒在作者的內心深處。
  全詞由景色去帶出內心的愁緒,整首詞的景色和愁緒描寫的恰到好處,是首極佳的好詞。

《心得》
  整首詞描寫著作者的離愁,雖說他觸景傷情而引發了念國的思緒。
但究我們而言,也會因為看到某些的事物而想起一些的往事,像看到信、照片,或是到了某些地點的時候,或許回想起的是傷心也許是快樂,但想起這一些也未嘗是一件壞事,因為可以藉由這往事來反省或做為警惕。
  有些離愁是會讓人刻骨銘心的難忘,就像詞裡似的難以排遣堆積在心裡頭,獨自寂寞的想著,我想這種感覺非常的複雜難受,作者體會過這種感覺,還把它給描寫下來成了後人所讚賞永傳的詞,我認為李煜是位很棒的詩人。


詞家生平
● 馮延巳

  馮延巳又名延嗣,字正中。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南唐中主李璟時,官至同平章事。
馮延巳學問淵博,善辯說,工書法,能詩歌,尤喜為詞,其詞多寫離情別恨,文辭清麗而內容單薄。但有些作品如〔蝶戀花〕『幾日行雲何處去』、〔採桑子〕『小堂深靜無人到』等,抒遣人物內心的哀愁情思,婉約纏綿,以景見情,兼寓感興,且語言清新,以白描見長,有較高的藝術成就。〔謁金門〕『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與李璟的『小樓吹徹玉笙寒』並為當時名句。

  馮延巳的詞對後世影響較大,清代劉熙載曾指出:『馮延巳詞,晏同叔(晏殊)得其俊,歐陽永叔(歐陽修)得其深。』(《藝概》)馮煦也說:『吾家中正翁,鼓吹南唐,上翼二主(李璟、李煜),下啟歐、晏﹐實正變之樞紐、短長之流別。』(《唐五代詞選序》)

馮延巳詞於宋初多已散佚,宋代陳世修輯錄得120首,名《陽春集》,有四印齋刻本。但其中雜有溫庭筠、韋莊等人的作品,據說還有歐陽修之作,較為可靠者近百首。在五代詞人中,他是詞作流傳下來最多的一個。其詩則僅存斷句。
事蹟見馬令、陸游二家《南唐書》,今人夏承燾有《馮正中年譜》。
  馮延巳多才藝,能辯說,初任秘書,後任宰相,工於詩詞及樂府。詞多寫閏情離思,用字清新秀美,感人深刻,對比北宋詞風影響很大。


詞之欣賞─馮延巳

謁金門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閒引鴛鴦芳徑裡,手挼紅杏蕊。

鬥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
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翻譯》
  東風一忽兒刮起,吹皺了滿池塘的春水。閑來無事遠逗鴛鴦徘徊在園中的小路裏,雙手輕輕地揉著紅杏的花蕊。
  她走到鬥鴨的欄杆獨自依倚,碧玉簪斜斜插著髮髻低墜。整天盼望郎君郎君卻始終不至,抬起頭來聽到喜鵲叫聲暗暗歡喜。

《賞析》

  作者擅長以景托情,因物起興的手法,展現個人的哀怨,寫的清麗、寫的細密、委婉、含蓄,這手饋炙人口的懷春小詞,在當時就很受歡迎,尤其以『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是從古到今人人皆知的名句,詞的上片,以寫景為主,說明時令、環境和人物活動,下片以抒情為主,請點明煩怨的原因。
  『春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這原本是再春天頗為平常的一種氣候,可是誰知道,這一圈圈的漣漪,卻讓一位女性心裡起了化學變化。
  別看她樣子悠閒,有時戲耍鴛鴦,有時玩弄花蕊,過了一會又身躺在持欄上看斗鴨,從她懶洋洋的動作上,就可以知道她完全心不在焉,隨著喜鵲的歡叫,她的臉龐頓時就湧上一陣紅暈,盼念已久的丈夫終於回家了,怎能不令她小鹿亂撞呢?

《典故》
  據馬令《南唐書》卷二十一載,當時中主李璟曾戲問馮延巳:『吹縐一池春水,干卿底事?』馮答道:『未如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中主悅。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風乍起』二句破空而來,在有意無意間,如柴浮水,似沾非著,宜後主盛加稱賞。
  此詞在南唐全盛時作。『喜聞鵲報』句,有束帶彈冠之慶及效忠盡瘁之思。

《心得》

  這對夫妻的關係是如此的美好,充滿了期待和思念,這是現代夫妻所辦不到的,丈夫依離開家鄉遠去,就充滿著猜忌和不安!為什麼不能學會信任呢?就像詞裡面的夫妻,是多麼的可愛呀!


長命女
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
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長健,
三願如同樑上燕,歲歲長相見。


《翻譯》
  就在一個春天百花明媚的良辰美景中,二人設宴對飲,在喝了些浪漫的綠酒與為郎君清唱一曲後,膽子藉著酒氣的運行而壯大起來,便對郎君說出了久藏於心中的三個願望。
  第一願是希望郎君能長命百歲;第二願是希望自己的身體能永遠健康無恙;第三願便是希望長命百歲的郎君和健康無恙的自己能像在屋樑上築巢、出雙入對,雙宿雙飛的燕子一樣,永相廝守,永相恩愛。

《賞析》
  詞初寫出春天的景象,夫婦雙方喝春酒以慶祝春天的到來。以婦人的口吻寫來,用語淺白如話,些許帶著民歌情調。
  以願望的方式寫出婦人對於婚姻的願景,更加看出夫婦倆人感情合諧幸福,這又何嘗不是我們現今人的希望呢?從古至今一直以來都沒改變。
  末兩句以梁燕雙棲喻夫妻團圓,天長地久。全詞淺近而又含蓄。這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在婉約中又帶有坦率的熱情,是五代詞中不可多得的佳構。
  
《心得》
  要藉由酒壯膽的妻子,想必有些靦腆吧!
  從妻子所許的願望裡,看出了妻子對郎君的愛意,希望能永不分離、白頭偕老,這樣的甜蜜真是令人羨慕不已!也是現代人很少做到的了。
  三個願望足以表達妻子的關愛,寫得簡短而明瞭,讓我能很清楚的知道所要表達對郎君的情意,所以我覺得寫的很好,是一首讀起來幸福、愉悅的詞。


鵲踏枝
誰道閒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

河畔青蕪隄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翻譯》
  是誰說閒適的心情拋棄很久了,每當春天到來,惆悵的心情還像從前。
  日日在花前借酒澆愁,為酒所困,不過鏡裡原本紅潤的容貌變得憔悴。河邊的青草,堤上的垂柳,本是春光好風景。
  但我卻要問,究竟為了何事,新的憂愁年年有呢?獨自站在小橋上,任春風吹拂著衣袖,等到回來的時候,一彎新月已升到平地上的樹梢頭了。

《賞析》
  在春暖花開的季節,一草一木都舒醒,一花一蝶也把自己體內的能量綻放的非常漂亮,這麼美麗的景緻,還是無法消除心理那股悲愁。作者把戀人的思念都注入這首詞裡面,可以看出作者可能也在思念某個人或事物。
  整首詞可說是情景交融,下筆也不是很重,如同春風輕輕吹拂著嫩柳,淡淡的刻畫出惆悵的心境。
  看看那河畔的青草,堤岸邊的嫩柳,原來春天來臨了!或許,對每個被戀情所困擾的人來說,大地萬物的甦醒,也催發了那些戀人心中沉埋的惆悵,所以就每日喝酒,來麻痺自己,好讓那些煩惱的事情通通拋到腦後。但是這樣有用嗎?酒喝了只會越清醒,越想起想忘掉的事情,銘心刻骨的癡情還是纏繞在身邊呀!不管怎麼掙扎,還是很難擺脫掉吧!因為這樣,就只能和風一起佇立在小橋上,看著新月了。
  這首詞把「閒情」表達的非常好,難以排遣啊!前面比較著重於感情的部分,寫人物的相思之苦,因而憔悴不堪。後面就較重於寫景物,藉著楊柳和青草還表現出淡淡的不滿與哀愁。
  全詞情景交融,包含了很多感情。詞裡沒有對人物的外在形象又很多的描寫,也沒有描寫具體的事物或情事,全集中在感情裡面,這也是馮詞的獨特風格。

《心得》
  這麼美麗的景緻,還是無法消除心理那股悲愁。所以就用酒來麻痺自己喔?在現在的社會上就有許多人,因為煩惱會想不開,找了許多種方法來麻痺自己,喝酒、花錢、吸毒甚至是自殺,以為這樣事情就能解決了,事實上並沒有,為何不把那些時間用來解決事情上呢?或許只是自己太鑽牛角尖了,只要冷靜仔細想想,不管怎樣,一定會有解決之道。
  作者把對戀人的思念都注入這首詞裡面,在這首詞裡面的人物,可能也是作者的心情吧!不然怎會寫這首美詞呢?或許他也在思念某個人,藉著這首詞來抒發自己的心情吧!整首詞可說是情景交融,下筆也不是很重,尤其是最後兩句,我好喜歡,就好像春風輕輕吹拂著嫩柳一樣,好舒服,淡淡的,畫出惆悵的心境。


采桑子
花前失卻遊春侶,獨自尋芳。
滿目悲涼。縱有笙歌亦斷腸。
林間戲蝶帘間燕,各自雙雙。
忍更思量,綠樹青苔半夕陽。


《翻譯》
  正當春花綻放,攜手觀賞時,卻少了一起游賞的伴侶,獨自尋芳的心情,縱然有笙歌,也不免感傷起來,愁腸欲斷。眼前蝶戲林間,燕兒也穿梭在其中,各個雙雙對對,更使人不堪思量,此時,這片綠色的景緻也添加了夕陽。

《賞析》
  人們大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和所愛的人攜手共游的時候,即使是一草一木都會激起溫馨喜悅的感覺,而一旦與戀人分手,原來賞心悅目的美景反會引惹離恨別愁。此情此景,何可勝言!詞人就只能形單影隻地踽踽獨步,努力將自己沉浸在對伊人的追憶和思量之中……
  詞中用『各自雙雙』反襯人物的孤寂。『綠樹青苔半夕陽』韻味無限,耐人尋思。全詞情景相滲,構思新穎,風流蘊藉,雅淡自然。展現了馮詞的特色。

《心得》
  很多人談戀愛的時候,只要能和情人在一起,連喝個水都是甜的,也總認為花如他們的愛情一般悠久。
  一旦分手後,便覺得全世界都像變了天,一切孤寂枯槁。看到了往昔及情人共賞的花時,更顯得悲悽。其實可以想開點吧!戀愛時的全心全意投注其中,不要留下任何的遺憾;分開也應該開心,不拖泥帶水的好好生活。


清平樂
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
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帘高卷。
黃昏獨倚朱欄,西南新月眉彎。
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春寒。


《翻譯》
  雨後天晴地黃昏,池塘都被春天的這場雨給裝滿了。燕子們歸來,穿梭在庭院的綠柳中,而閣樓裡的畫,高掛在那兒。獨自倚靠在欄杆旁,欣賞彎彎如眉的月亮。一股風吹來,台階上的落花隨著風又飄蕩在空中,而羅衣也特別的擺動了起來。

《賞析》
  『雙燕穿柳,池水新綠』由燕子、新綠可得知此句已表明了春天的到來。這首詞經由春天景象的描寫,反襯出了寫詞者內心的孤寂。『獨倚朱欄,西風新月,砌下落花』,閣樓裡的畫,獨自倚靠在欄杆旁,獨自欣賞有如沒呶的新月,顯得孤單,也不禁勾起了相思之情。
  全詞以春天的景象襯托出心情上的意境,語句雅潔,意境頗清新。而『羅衣特地春寒』一句,讓意像顯得更為雅麗含蓄,且富有韻致,令人聽起來不顯無趣。

《心得》
  此詞雖然顯得簡單明瞭,但其中的意境非看看就能知曉。整首詞給我的感覺真的猶如是春天來時那般清靜,而我對於『綠水新池滿』這句更是印象深刻,春天的景象無非就該是綠意盎然之感。
  詞中的季節淺顯易懂,而其中的意境卻能較人再三回味,每每讀後感覺隨著時間的成長以及不同外事所影響而有不同的韻味迴盪著。


資料來源

李煜

中國文學史
李清照與李煜的詞注
唐宋詞選
李後主詞全集
傳統中國文學
奇摩知識

馮延巳

中國文學史
唐宋詞選
奇摩知識
時報悅讀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光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